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2日刊发题为《欧盟将努力减少同中国贸易的风险,而不是脱钩》的文章,作者是艾伦·贝蒂。全文摘编如下:
去风险化,而不是与中国经济脱钩——这是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1月在达沃斯阐述的欧盟经济哲学。正如整合性原则,这并非坏事,肯定好过布鲁塞尔模糊的“战略自治”或美国虚伪的“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政策”。
多年来欧盟一直试图中立。一方面是美国官方倾向于利用其联邦权力使其经济与中国脱钩(应该指出的是,不清楚这能起到多大作用,因为美中贸易额去年可能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另一方面则是欧盟一直以来放任与中国的商贸流通。布鲁塞尔正努力建造工具,以减少对与中国贸易的“危险依赖”。
在具有军事和安全应用的敏感技术方面,欧洲运用政策的能力尤其薄弱。
不过,当一项政策更具争议性,尤其是影响到某个成员国时,欧盟的程序通常会靠边站以支持国家能力。报道称,美国、荷兰和日本达成进一步限制对华销售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协议的具体细节仍有待观察。然而,与美国坐在谈判室中的是荷兰这个在经济和外交方面相对缺乏分量的国家,而非欧盟这一集体。这一过程是保密且临时性的,这恰恰是华盛顿特别有能力施加影响力的那种环境。
敏感技术是欧盟采取集体行动的一个明显弱点,其在广泛降低与中国贸易风险上也是如此。欧盟希望在其认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行业——尤其是绿色产品方面——能够保障供应,发展本国工业。无论这是不是一个明智的想法,欧盟离实现这一目标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欧盟自鸣得意的汽车行业很不景气,在电动汽车方面它更是远远落后于中国(且日益落后于美国)。欧盟目前正在琢磨零星的补贴,看看能否与美国在这方面的支出相匹配,赶上中国就更不用想了。
在此期间,本着欧盟依赖规则(有好多)而非现金(没多少)的习惯,热衷于降低中国风险的国家(尤其是法国)对欧盟新的外国政府补贴条例寄予厚望。经过多年的争论,这一新规将于今年7月生效。它将使欧盟委员会能够阻止来自中国或其他国家的享受政府补贴的企业在欧洲进行生产或竞标公共采购合同,这实际上是把欧盟严厉的国家援助限制措施扩展到了外国政府。
欧盟这一新的反外国政府补贴工具,以及传统的贸易防卫手段,不大可能令欧盟经济与中国经济之间达到一个精心校准的距离。而且它还面临着被滥用的风险,从而反映国内游说而非经过深思熟虑的竞争战略。
因此,去风险化,而不是孤注一掷地推动与中国脱钩,才是正解。但欧盟目前显然还没准备好这么做。布鲁塞尔及其成员国如果要想把这一口号变得冠冕堂皇,就需要努力获取并正确使用这些精准工具。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网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编译或摘编文章原文均来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