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26日讯(记者 李智)12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2022在线上举行。论坛主题为“多变的2022和待变的2023世界经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孝松发表了题为《危中有机——亟待突围的全球贸易》的演讲。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从疫情阴影中逐渐走出,贸易恢复势头良好,2022年上半年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势头,但下半年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王孝松认为,一是二月份开始的俄乌冲突,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非常深远,下半年开始这种影响明显显现出来;二是高通胀在贸易领域上的负面影响。
2022年,全球、中国在上半年贸易发展良好,下半年步入下降区间,下降幅度明显。王孝松预测,2023年全球贸易仍面临严峻挑战,中间投入和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抑制进口需求,全球债务水平和利率上升,将加剧投资和贸易流动脆弱性。
危中有机,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将迎来新机遇和新动能。
王孝松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制度优势显着,经济韧性强。疫情防控优化;区域一体化程度加强,我国已深度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制造业比重稳定,高端制造业、新能源将引领贸易、投资增长。
从贸易伙伴看,中国和东盟贸易额持续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率较高,和上合组织贸易指数也是持续增长,区域贸易前景明朗。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王孝松介绍,中国产业链比较健全,产业门类非常健全,所以,世界很多生产领域离不开中国制造,离不开零部件,最后组装加工阶段更是离不开中国。
制造业基础扎实,制造业比重企稳回升,也为振兴贸易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近年来,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前11个月数据显示,计算机通信,电器机械,汽车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医药制造等出口增长率非常高,特别是计算机通信达到了数倍的增长率,创新驱动态势明显。前11个月汽车整体出口增长率达到55%,新能源汽车增速约为101%,持续迅速增长。出口行业结构升级向高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不断转化。
王孝松建议,要畅通国际物流。疫情导致物流受阻问题严重,目前有希望看到恢复。中国基础设施码头港口非常先进,还有潜力可挖。中国远洋轮船数拥有率世界领先,但和我国整体贸易大国地位相比并不匹配,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充分发挥新型自贸协定作用,比如RCEP、RCEP,一年之后才进入成熟期,届时作用需进一步发挥出来。
此外,王孝松认为,贸易非常依赖融资,有统计显示全球80%的进出口贸易依靠信贷,国内金融信贷和贸易能够匹配得更好,尽管有疫情影响及各方面的不利冲击,还是能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另外,绿色环保是未来发展趋势,这对生产和贸易都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技术创新变革的新机遇。
王孝松呼吁要抢占数字贸易制高点。他表示,未来着力点是让数字贸易额继续保持并且进一步增长的同时,要获得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并从一开始就占据主动权,抢占贸易新的制高点。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