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判断经济形势常常围绕以下四大目标进行: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宏观调控的目的在于恰当处理这四方面的关系,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通过全面观察这四大指标,可以了解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变化,掌握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
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经济总产出或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狭义的经济增长主要指国内生产总值(简称 GDP)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DP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规模,GDP 增长率可以反映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反映。从供给端看,主要参考指标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从需求端看,主要参考指标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
二、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称作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 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有时被称作长期均衡的失业率或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我国经常用来衡量就业的指标有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就业人数以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等。
三、物价稳定
作为反映社会总供求状况的“晴雨表”,物价是观察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方面。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维护物价稳定,即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维护币值稳定。货币的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被称为通货膨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了某一时期消费领域价格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反映了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则反映了全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情况。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主要取决于该国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入流出状况。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可以系统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收支结构以及储备资产的变动情况。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 第五版),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包括两个基本部分 : 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除了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国际收支状况时通常还会用到进出口差额、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等辅助指标。
五、分析宏观经济的新视角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适应我国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要坚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及时完善宏观分析视角。分析研究经济形势不仅要注重总量分析,更要注重反映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提质增效等情况。具体来看,结构分析主要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入手,常用的指标有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大需求贡献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等等。我国正处在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充分利用“三新”统计调查结果,分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以及传统动能改造升级情况,常用的指标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情况,网上零售额、新登记市场主体、专利申请量增长情况等。判断经济运行状况还必须考察质量效益变化情况,常用的指标有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等。
六、示例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运行克服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不利影响,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19 年,国内生产总值 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 14.4 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从增速看,2019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6.1%,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从人均水平看,2019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0276 美元,首次突破 1 万美元,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二是就业好于预期。2019 年,月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在 5.0%—5.3% 之间;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6%,保持在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 1352 万人,连续 7 年保持在 1300 万人以上。三是物价总体稳定。2019 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2.9%,符合 3% 左右的预期目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微降 0.3%,基本保持稳定。四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2019 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31.6 万亿元,再创新高;服务进出口逆差 1.5 万亿元,比上年下降 10.5%。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2019 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按人民币计价)比上年增长 5.8%;年末外汇储备余额比上年末增加 352 亿美元。
与此同时,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提质增效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2019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53.9%,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89.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60%。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2019 年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13.3 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8.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19.5%。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2019 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 6.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 2.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 5.8%,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些指标充分表明,2019 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韧性、潜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撰稿:付凌晖 王冠华)